春寒料峭,李大山蹲在地头,粗糙的手指轻轻拨开泥土。
一颗颗圆滚滚的土豆从土里滚出来,沾着新鲜的泥土,在晨光中泛着温润的光泽。
"这...这也太多了吧?
"他喃喃自语,声音里带着难以置信的颤抖。
记得去年种土豆,一亩地能收两千斤就算不错了,可眼前这片地,光是这一垄就挖出了往年三倍的量。
他抹了把额头的汗,继续弯腰挖着。
铁锹一次次插入松软的泥土,每一次都能带出一串土豆。
大的有拳头大小,小的也有鸡蛋那么大,个个饱满结实。
"大山,吃饭了!
"远处传来媳妇王秀芬的喊声。
李大山首起腰,冲着地头喊道:"秀芬,你快来看!
"王秀芬挎着竹篮走过来,篮子里装着两个馒头和一碗咸菜。
她刚走近,就看到地上堆成小山的土豆,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气:"老天爷,这是...""新品种,"李大山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纸,"上个月去县里农技站,那个技术员小张非要我试试这个金豆1号,说是抗病高产。
我寻思着反正地闲着也是闲着,就种了一亩试试。
"王秀芬蹲下身,捡起一个土豆仔细端详。
土豆表皮光滑,芽眼很浅,一看就是好品种。
她忽然想起什么,脸色一变:"可是...这么多土豆,咱们往哪儿卖啊?
往年都是卖给镇上的老赵,他一次也就收个千把斤..."李大山望着满地的土豆,眉头紧锁。
是啊,这么多土豆,光靠老赵那个小贩子,怕是连零头都卖不完。
要是卖不出去,这么好的土豆岂不是要烂在地里?
"要不...咱们去县城看看?
"王秀芬试探着说,"我听说县城有个农贸市场,好多乡下人都去那儿卖菜。
"李大山摇摇头:"县城离咱们这儿三十多里地,路又不好走。
就算能卖出去,来回的车费也得不少钱。
"夫妻俩正发愁,远处传来摩托车的轰鸣声。
一个穿着皮夹克的年轻人骑着摩托车驶来,在田埂边停下。
"李叔,忙着呢?
"年轻人摘下头盔,露出一张圆脸,"哟,这土豆长得不错啊!
"李大山认出来人是镇上开小饭馆的刘明,勉强笑了笑:"是啊,新品种,产量是挺高的。
"刘明蹲下来,捡起一个土豆掂了掂:"这得有半斤多吧?
李叔,您这土豆卖不卖?
我饭馆正缺好土豆呢。
""卖是卖,就是..."李大山犹豫了一下,"量有点大,怕你吃不下。
""多大?
"刘明来了兴趣。
"一亩地,少说也得六千斤。
"刘明眼睛一亮:"六千斤?
李叔,您这一亩地赶上别人三亩了!
这样,您给我留两千斤,剩下的我帮您想办法。
""你能有什么办法?
"王秀芬忍不住问。
刘明神秘地笑了笑:"我认识县里一家食品加工厂的采购,他们最近正到处收土豆呢。
不过..."他顿了顿,"人家要的量可大,至少得五万斤起步。
""五万斤?
"李大山和王秀芬同时惊呼出声。
"是啊,所以我在想,要是李叔您愿意,不如把村里其他人家都发动起来,一起种这个新品种。
到时候我帮你们联系厂家,首接走批发,价钱肯定比零售高。
"李大山心跳加快了。
他望着满地金灿灿的土豆,仿佛看到了无数个机会在眼前闪烁。
如果真能像刘明说的那样,这或许就是改变命运的机会..."可是..."王秀芬有些担心,"万一明年种出来卖不出去怎么办?
"刘明拍拍胸脯:"婶子您放心,我认识的那个采购说了,他们厂子一年光土豆就要消耗上百万斤。
只要品质好,有多少要多少。
"李大山深吸一口气,蹲下身抓起一把泥土。
泥土从他的指缝间缓缓流下,带着春天的气息。
他知道,这是一个重要的决定,可能会改变他们一家,甚至整个村子的命运。
"好,"他站起身,目光坚定,"我这就去找村长商量。
秀芬,你去把咱家的土豆称一称,看看具体有多少斤。
"王秀芬点点头,转身去拿秤。
刘明掏出手机,开始打电话联系县里的采购。
李大山望着远处连绵的青山,第一次觉得,这片祖祖辈辈生活的土地,或许真的能种出不一样的未来。
就在这时,一阵风吹过,带来远处油菜花的香气。
李大山忽然想起小时候,父亲常说的一句话:"庄稼人靠天吃饭,但也得敢想敢干。
"他握紧拳头,感受着手心里残留的泥土的温度,心里暗暗下了决心。
这个春天,注定会不一样。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