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读悦文坊!手机版

读悦文坊 > 其它小说 > 大秦:一步一步爬最高,要做赵高

大秦:一步一步爬最高,要做赵高

长风扶摇起 著

其它小说连载

《大秦:一步一步爬最要做赵高》内容精“长风扶摇起”写作功底很厉很多故事情节充满惊赵高扶苏更是拥有超高的人总之这是一本很棒的作《大秦:一步一步爬最要做赵高》内容概括:穿越大成为千古奸臣赵高尽百般折磨和屈总算成为了嬴政面前最大的红人对共同穿越过来的老朋友易小面对玉漱公面对扶苏胡 “我要一步一步一步爬到最我要做赵高!” “最高的赵赵giao!”

主角:赵高,扶苏   更新:2025-05-06 14:16:46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赵高内心暗自冷笑。

不出所料。

扶苏的脾气,终究还是让他忍不住站了出来,正面迎向了始皇帝的锋芒。

一场好戏就此拉开帷幕。

赵高用余光悄悄瞥了一眼始皇帝略显阴沉的脸色,心中如此思忖着。

始皇帝双手撑在身前的长桌上,身体微微前倾,那双微眯的眼睛注视着扶苏,缓缓开口道:“你的意思是,朕昏庸了,错怪了项梁和项羽,错怪了聚贤堂?!”

此话一出,整个麒麟殿瞬间陷入了一片死寂。

此刻,跪坐在左侧第二位的蒙恬,眉头紧锁,面色异常凝重,甚至在那深邃的眼眸中,隐隐闪过一丝愤怒。

此前,当他苦思应对这场谣言风波的策略时,曾悄悄向扶苏使眼色,暗示他切勿贸然行动。

因为他深知,以扶苏那仁厚善良的性情,极有可能无法坐视聚贤堂的人就这样被关进大牢。

然而,扶苏并未注意到他的暗示,紧接着便突然起身,等到他想要制止时,已经来不及了。

那一刻,他的心中便涌起了一阵不安。

只是,在这始皇帝的面前,在这麒麟殿中,他实在无法直接起身,强行将扶苏拉住。

果然不出所料。

扶苏随后所说的话,更是让他感到心寒。

大哥。

仁厚固然是好的,但也要分场合啊。

你没看到中尉王猛那副诚惶诚恐的样子吗?没看到满朝大臣谁都不敢为王猛说一句话吗?难道王猛在朝中就没有朋友吗?不是。

截然不同,王猛在朝中拥有众多友人。

声名远扬。

这是因为王猛出身于老氏族,而老氏族的凝聚力,自大秦建国以来,几百年的光阴里,老氏族始终是朝堂上不可小觑的力量。

即便在商君变法时,老氏族虽遭遇打击,势力有所削弱,但依然保持着影响力。

即便老氏族处于蛰伏阶段,其在朝堂上的势力依然不可忽视。

占据着重要地位。

时至今日,老氏族的势力几乎掌控着大秦朝堂的半壁江山。

在大秦统一六国的过程中,丞相李斯展现出了非凡的能力,尤其是在统一之后,李斯主持制定法律,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这些举措皆堪称丰功伟绩。

即便如此,李斯依然难以彻底遏制老氏族的强大影响力。

然而,即便如此,在大秦的众多朝臣之中,有一个人却显得格外突出,那便是右丞相冯去疾。

冯去疾并非秦国人。

他的祖父曾是han国的大臣冯亭。

当年,武安君白起攻打韩国时,冯亭选择将上党献给赵国。

后来,冯亭跟随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战死。

冯亭死后,他的家族四分五裂。

冯去疾的父亲因为是庶出,平日里就不受重视。

等到冯亭战死后,他便带着家人迁往大秦。

那时,冯去疾还只是个年幼的孩子。

就这样,几年过去了。

一次偶然的机会,年少的冯去疾遇到了当时的孟氏族长。

孟氏族长对他非常赏识,于是将冯去疾一家接入族中。

不仅悉心栽培,冯去疾后来还与孟氏的嫡亲孙女结为连理。

此后,在孟氏家族的力荐与鼎力相助下,冯去疾踏入仕途,逐步晋升,最终成为大秦的右丞相。

冯去疾其人,心机深沉,能力卓越,为人处世老练圆滑,乃当今老氏族在大秦朝廷中的核心人物。

为何王猛的那些挚友们未曾替他求情?只因冯去疾按兵不动,他们自然不敢贸然行动。

难道冯去疾不清楚中尉一职的重要性吗?当然不是。

他深知,此刻陛下盛怒之下,任何求情之举都只会适得其反。

然而你扶苏呢?王猛仅仅因为没有抓住项梁和项羽,就如此惊慌失措,而满朝文武,甚至连右丞相冯去疾都不敢替他说话,你竟敢在这个关键时刻,为项梁和项羽求情!

这一刻,蒙恬心中涌起一股想要破口大骂的冲动。

然而,蒙恬是扶苏的老师,蒙家的命运与扶苏的命运紧密相连。

即便蒙恬心中有再多不满,此时此刻,他也只能设法平息事态,否则,后果将难以预料。

就在蒙恬准备采取行动的时候,上方的始皇帝,那双锐利的眼睛,投向了蒙恬。

那深邃的目光只是短暂停留,便又回到了扶苏身上。

但其中警告的意味,已经再明显不过了。

蒙恬不得不中止了手中的动作,内心愈发焦虑,却也只得无奈地摇了摇头。

“儿臣并无此意,只是据儿臣对项梁与项羽的了解,他们二人忠心耿耿,一心为了我大秦的安定,协助儿臣平息六国贵族的不满情绪,绝非是那种随意散布谣言、扰乱朝政之人。”

扶苏再次躬身,语气坚定地说道。

听到这番话,赵高的眉梢微微颤动了一下。

年轻人,有胆识啊!

在这样的场合下,但凡有点见识的人,都不会说出这样的话来。

当着满朝文武的面,你这分明是要和你父皇正面交锋啊!

真是勇气可嘉!

赵高在心中暗暗为扶苏竖起了大拇指,绝对是佩服至极。

再看看蒙恬,此刻,那张脸已经阴沉得仿佛能滴出水来。

“不敢?!



在这大秦,难道还有你扶苏不敢做的事吗?!



“你心中,可还有我这个父皇?!”

愤怒的吼声回荡在麒麟殿内。

刹那间,始皇帝猛地站起,目光如炬,死死盯着阶下的扶苏。

他伸手抓起案上的竹简,高高举起,似乎要将这竹简狠狠掷向扶苏。

然而,就在手臂即将挥下的瞬间,停了下来。

站在一旁的赵高,注视着那只微微颤抖的手,眼神中闪过一丝异样。

即便是在盛怒之下,一向果决的始皇帝,依然选择了克制自己的情绪。

只因,阶下之人并非寻常臣子。

扶苏,不仅是臣,更是始皇帝的长子,也是他最为器重的儿子。

或许,天下的父母都是如此。

即便心中有诸多怨言,也不愿在众人面前让自己的子女过于难堪。

始皇帝,这位统一六国的千古一帝,终究也只是一个父亲。

如果此刻,在这麒麟殿中,只有始皇帝与扶苏两人,他定会毫不犹豫地将那卷竹简掷出。

“陛下息怒,保重龙体。”

赵高转身面向始皇帝,恭敬地行礼说道。

这一次,赵高所言并非谄媚之辞,而是发自肺腑。

因为,这场景似曾相识。

曾几何时,当他还是个懵懂的网瘾少年,在家乡的网吧里,父亲的那一巴掌虽已举起,却终究没有落下。

那个目光,他至今铭记于心,难以忘却。

也正是从那一刻起,他的生活轨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长的。

人就是这样,总要经历一些事情,才会成为“陛下息怒,龙体为重。”

殿下的群臣齐声劝谏道。

“父皇,儿臣绝无冒犯之意,父皇永远是儿臣的父皇,儿臣所做所想,都是为了父皇,为了大秦的江山社稷啊。”

被始皇帝的怒吼震得有些恍惚的扶苏,此时终于回过神来,赶忙跪地,语气恳切地说道。

“你……”

看到扶苏依然认为自己没有错,始皇帝满脸怒容,双眼圆睁,刚要开口,却只说了一个字,便再也说不出话来。

时光悄然流逝,五秒钟转瞬即逝。

然而,对于麒麟殿内的众人而言,这短暂的五秒钟却仿佛被无限拉长,寂静得令人煎熬。

“罢了,罢了。”

始皇帝轻叹一声,将手中的竹简掷向赵高。

“你且念与他听。”

那竹简在空中划过一道弧线,仿佛耗尽了始皇帝全身的力气。

随后,始皇帝缓缓坐下,身体向后倚靠,重重地靠在椅背上。

父母的失望,是难以言喻的。

那是一种被最亲近的人辜负的彻骨寒意,一种痛彻心扉的酸楚。

或许,此时的始皇帝,最能体会“哀莫大于心死”

的含义。

自己悉心栽培的皇子,竟如此令他失望。

不明就里,便一口咬定项梁和项羽无错,甚至屡次出言顶撞。

如此的收场,让始皇帝深感彻骨之寒。

此刻的他,竟有些许困惑,这堂堂大秦,究竟该托付于何人,才能得以延续,进而征服寰宇。

赵高伸出手,将那竹简稳稳接住。

“今日午时,聚贤堂主事项梁、项羽,连同几位管事,将我们三百余人召集至议事厅,商讨易将军被关押之事……”

当赵高的声音传来,扶苏脸色骤变。

他隐隐感到,此事并非如他所预料的那般单纯。

因为,他确实曾与项梁、项羽谈及此事。

前日,早朝结束后,他与蒙恬前往章台宫,为易小川求情,丽妃也被父皇召至宫中,询问当日情形。

然而,他们非但未能救出易小川,反而被父皇斥责了一番。

离开皇宫后,他直接前往了聚贤堂。

聚贤堂的主事是项梁,同时也是易小川的师傅,再加上项梁足智多谋,他打算让项梁想办法救出易小川。

为了防止节外生枝,他反复嘱咐,此事切勿外传。

然而,他没想到的是,项梁在一天之后,竟然不顾他的叮嘱,私自召集聚贤堂的人进行商议。

而他,直到此刻,才得知此事。

随着消息的深入,扶苏的脸色变得越来越阴沉。

什么宦官专权,什么秦皇听信赵高的谗言,什么赵高将成为下一个嫪毐,这些事情,他从未对项梁提起过啊!

即便当日身处章台宫,他曾在父皇跟前怒斥赵高,也知晓嫪毐祸乱朝政之事,但其初衷不过是想将赵高这个奸佞小人从父皇身边剔除。

他自己心里也清楚,有父皇在,赵高根本掀不起什么风浪。

继续向前。

当扶苏听到“秦皇昏庸无道,过度宠信宦官,导致忠臣义士含冤入狱,我等岂能坐视不理”

这句话时,他几乎快要遏制不住内心的愤怒了。

要管什么?!

是管这件事,还是管秦皇?可不管管哪一样,你都没有资格啊!

聚贤堂主事,说到底不过是一介布衣,你没有任何官职在身,你凭什么管?!

本公子是让你出谋划策的,不是让你插手这件事的!

管?!

此事牵扯到朝中大臣,牵扯到丽妃,你有什么资格在此刻,扶苏简直想破口大骂。

事已至此,他岂会不知,项梁与项羽分明是包藏祸心。

若换成是他,必定会怒不可遏,将那些造谣生事之人统统拿下。

回想起先前,他再三为那两个奸佞之人辩解,致使父皇震怒,平生第一次动了要责打他的念头。

扶苏的内心,除了对项梁和项羽的愤恨之外,剩下的唯有愧疚与懊悔。

望着端坐在龙椅之上的父皇,扶苏的脸上,尽是悔恨,泪水止不住地滑落。

尽管父皇神情淡然,但扶苏明白,父皇心中定是失望至极。

“父皇,儿臣知错了,儿臣误信奸人,触怒父皇,儿臣罪该万死,愿受父皇任何惩处。”

扶苏匍匐在地,泣不成声。

当扶苏的哭声打断了赵高时,赵高便停止了宣读。

其实,无论念与不念,此刻都已不再重要了。

扶苏作为聚贤堂的创立者已然认错,继续念下去自然也失去了意义。

此时此刻。

在距离咸阳城大约百里的一条小道上,一辆马车正疾驰着,向南而去。

车内,坐着一位中年男子,而一位青年男子则昏睡不醒。

这二人,正是扶苏所说的那两个小人,项梁和项羽。

项梁望着咸阳城的方向,缓缓开口:“想必此时,那暴君已经举起屠刀,准备大肆杀戮了吧。”

“杀吧,杀吧,杀得越多越好,这些人,便是我特意送给你的祭品,呵呵。”

随后,项梁的目光转向了项羽。

“羽儿啊,莫要责怪叔父,总有一天,你会理解的。”

麒麟殿内。

扶苏话音刚落,上首的始皇帝神色如常,依旧平静地注视着扶苏,那份平静中透着令人心悸的威严。

无人知晓,此刻的始皇帝心中究竟作何盘算。

“陛下,公子向来仁厚忠义,此次只是被奸人所惑,冒犯了陛下。

还望陛下念在公子对大秦一片赤诚的份上,从轻发落。”

只见蒙恬迈步出列,为扶苏进言。

“还望陛下念在公子对大秦一片赤诚的份上,从轻发落。”

紧接着,扶苏一派的朝臣们纷纷出列,异口同声地为扶苏求情。

始皇帝的目光缓缓扫过这些朝臣,始终保持着那令人捉摸不透的平静。

扫视完毕,目光最终停留在右侧首位之人的身上。

“右相,你意下如何?”

听到这平静的声音,冯去疾的眼皮不由自主地轻轻抖动了一下。

他原本打算,静待局势发展。

如果陛下对公子扶苏从轻发落,他便可借机向陛下求情,请求陛下再宽限王猛一天时间,他相信陛下不会拒绝。

毕竟,在朝堂之上,表面上只有君臣关系,没有父子情分。

但如果陛下对公子扶苏施以重罚,他自然不会愚蠢地触怒陛下。

然而,事情并未如他所愿。

既然陛下问到了他这里,如果他再不表态,就实在说不过去了。

他缓缓起身,被身体遮挡的左手,悄然做了一个下压的动作。

“陛下,臣认为,此事乃是项梁等人蓄谋已久,公子并不知情,情急之下,只想着为我大秦招揽人才,实属情有可原。”

冯去疾恭敬地禀报道。

“左相有何见解?”

始皇帝的目光转向了李斯。

“臣以为,右相所言,确有几分道理。”

李斯出列行礼,不紧不慢地回应道。

始皇帝的视线从李斯身上移开,掠过那些尚未发言的朝臣,语气淡然:“尔等,可有人持不同意见?”

余下的朝臣们纷纷低下头,态度已然十分明了。

“很好,非常好。

朕未曾料到,满朝文武竟都主张对扶苏从轻发落。”

这看似平静的话语,却让在场的文武百官心头一震。

听这语气,陛下似乎有意对公子扶苏施以重罚?!

其他大臣尚能保持镇定,但蒙恬及支持扶苏的朝臣们,心中却沉重起来。

始皇帝转过头,目光落在赵高身上。

“赵高,此事与你有所牵连,你意下如何处置?”

始皇帝语气平和,缓缓问道。

???扶苏之事与我何干?不是说,内侍不得干预朝政吗?原本在一旁冷眼旁观的赵高,听到始皇帝的发问,内心瞬间掀起惊涛骇浪。

若换作他人,倒还好办些,然而,此刻站在面前的,却是扶苏。

诚然,他内心深处,确实存有将扶苏拉下马的想法。

但他也明白,单凭这一件事,就想让扶苏彻底失势,显然不切实际。

眼下,他更是捉摸不透,始皇帝心中究竟作何打算。

帝王的心思,素来难以揣测。

更何况,始皇帝与扶苏之间,不仅仅是单纯的君臣关系。

况且,他想要扳倒扶苏的手段,必须是悄无声息,不露痕迹。

他绝不希望,因为针对扶苏,导致始皇帝对他产生怀疑。

群臣在下方,听到始皇帝向赵高发问,神情各异。

蒙恬的脸色,霎时变得十分难看。

看陛下的态度,似乎准备重罚公子,而公子与赵高之间,嫌隙颇深,赵高又怎会错过这个落井下石的好机会?若陛下再听信赵高所言,公子的处境,势必会更加凶险。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标签选书

桂ICP备2025053872号-21